国际城市观察|吉隆坡以2040结构规划引导城市战略升级

国际城市观察|吉隆坡以2040结构规划引导城市战略升级

hyde225 2025-07-08 装修装饰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国际城市观察|吉隆坡以2040结构规划引导城市战略升级

吉隆坡。视觉中国 资料图

吉隆坡,作为马来西亚的首都和经济中心,其《2040年吉隆坡结构规划》(Kuala Lumpur Structure Plan 2040 City for All,下文简称KLSP2040)不仅是对自身发展的深刻反思与前瞻规划,更是对未来城市走向的一次积极探索与示范。本文以吉隆坡结构规划2040为例,探讨未来城市战略升级的趋势,以期为中国未来城市战略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一、2040吉隆坡的愿景与目标

2040吉隆坡的愿景是构建一个“为所有人而设计的城市”(CITY FOR ALL),旨在通过可持续发展和社区需求驱动的城市规划,来实现一个包容性、可持续性和竞争力的城市。计划包含六个主要目标,涵盖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等方面。

(一)创新和高效的城市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城市通过创新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而高效的城市管理和运营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吸引人才和企业,同时有助于更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新和高效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二)包容、公平和宜居的城市

包容和公平是指对所有居民,无论他们的种族、性别、年龄、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地位或其他个人特征,都能获得平等的机会、资源和尊重,就是想让更多人参与经济发展中,并从城市的经济增长中受益,将城市发展带来的报酬分配给更广泛的居民。宜居的城市是指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能够让居民全面发展和实现个人潜能的社会环境,强调在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的同时,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包容、公平和宜居的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还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繁荣的社会环境。

(三)绿色、健康和充满活力的城市

绿色、健康和充满活力的城市是指一个能够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的环境。绿色的城市在KLSP2040中强调通过保护和增强自然资产,如永久森林保护区、城市森林公园、河流和湖泊,以及实施“生命之河”(River of Life)计划来提升河流的质量,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居民健康和福祉的生活环境,实现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和充满活力的城市环境。健康的城市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强调城市环境、社会结构和政策应该支持居民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其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包括清洁的环境、安全的运动场所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居民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充满活力的城市指的是一个充满活力、吸引力和创造力的城市环境,能够激发社区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活力的城市能够吸引人才,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并为所有人提供实现潜能的机会。这种活力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还涉及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形象。绿色、健康和充满活力的城市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做出贡献。

(四)智能和低碳城市

智能城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系统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而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运营中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在KLSP2040中,将两者结合,意味着城市在追求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的同时,也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旨在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方法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并增强城市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同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五)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移动城市

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移动城市是指通过提供一个综合和集成的公共交通系统来满足城市内外交通需求,以确保更广泛的公共交通网络覆盖。这一目标一方面旨在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做到低碳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以及通过城市设计,减少居民出行距离,鼓励步行、骑行。另一方面旨在合理规划交通网络,以便于能够有效减少交通拥堵,缩短市民的出行时间,同时提供多样化的出行方式,让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快捷的路线或方式。

(六)综合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综合发展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形成一个高效、和谐、可持续的整体。可持续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平衡发展,确保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在KLSP2040中,综合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旨在通过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这三大支柱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关注城市的经济韧性、高效的流动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以及城市整体的低碳发展水平。

二、2040吉隆坡的重要战略政策

为达到以上目标,吉隆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方向。

(一)提升传统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多元发展

吉隆坡城市将聚焦竞争性城市经济增长。具体来说,吉隆坡将致力于提升金融、商业服务和旅游等传统经济活动的附加值。同时,还将引入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和创意经济等新兴经济活动,关注高科技、绿色和清洁产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此外,吉隆坡还将加强本地文化遗产和文化资产的保护与利用,将吉隆坡打造成文化和创意城市,通过发挥现有的本地文化遗产和文化艺术资源的优势促进吉隆坡的经济增长。再者,吉隆坡城市发展注重工作以及商业环境,加强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以及提升数字基础设施,通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的总部,巩固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加强吉隆坡作为全球城市的重要程度。

(二)改造社区微小空间,提高社区凝聚力

吉隆坡城市空间需要提供适合所有人口群体的宜居住房,以及有利于社交互动的社区。吉隆坡将推动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提供经济适用房以满足包括贫困人群在内的不同居民需求,并致力于更新和改善老旧住宅区。同时,城市将投资建设充足、高质量的公共设施,以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保障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安全与便利。此外,吉隆坡还计划在高密度社区中发展社交中心,这些中心将成为社区团体聚集和互动的场所,举办各类根据居民需求定制的社区活动,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三)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

吉隆坡将城市发展与自然生物多样性相结合,在保护城市自然资产的同时将绿地区域和蓝色走廊连接为城市生态节点,大力增加吉隆坡的绿色密度。第二要以吉隆坡战略景点为基地,提升公园和开放空间的质量和多样化功能,增强城市空间的创造性使用以构建吸引人且富有创意的城市环境。第三,加强吉隆坡文化遗产的保护、介绍。使文化遗产步道区域成为一个潜在的旅游景点,提供信息板和虚拟平台作为指南,使游客更容易参观吉隆坡的文化遗产区域,同时将文化遗产融于地区,在尊重建筑和区域的历史价值前提下适应性地使用。

(四)推行低碳发展,提高城市韧性

未来发展中吉隆坡注重绿色、低碳、韧性发展。一方面提出城市需要有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韧性,要制定气候适应和减灾行动计划和灾害风险管理计划,加强相关信息收集、升级基础设施,同时增强气候适应性战略和行动。另一方面提出要注重城市资源的管理,减少城市碳排放,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发展低碳、清洁的交通工具、社区、工业,同时促进低碳社区发展,在社区层面开展低碳意识和教育项目,让城市中“人人低碳”。

(五)推行人性化制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在交通方面,吉隆坡将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公共交通,扩展铁路网络和增强支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共巴士服务,大力发展城市通勤系统,减少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减少停车需求,并支持商业、金融和城市旅游的增长。同时要大力发展步行、骑行,对行人和骑行进行总体规划,并且加强相关教育宣传活动以提高公民意识。此外,要积极发展智能化交通系统,保障现有道路的功能。

(六)高效土地应用,推动城市共享

吉隆坡城市注重土地的高效利用,不仅要高效管理未开发土地,同时要以填充式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鼓励更有效的投资。同时,也注重旧城区的更新以及特殊区域的管理,通过区域改进计划如重新激活该地区和建筑物的功能以激活和改善旧区域的质量;针对特殊区域如高地、坡地区域、传统村庄要因地制宜,“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此外,吉隆坡城市发展强调空间共享,通过共享城市空间来弥补社区设施和基础设施供应的差距,满足当地社区的需求,并满足多样化的城市人口需求。

三、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经验启示

《吉隆坡结构规划2040》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范。通过可持续发展和社区需求驱动的城市发展,旨在实现一个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竞争力的城市。该规划对中国应对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和挑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系统思维,注重城市综合性发展

在中国城市发展方面,有些城市缺乏系统性思维,导致城市更新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不足,限制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包含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可持续等多个方面,如此才能促进城市未来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持久地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仅将城市更新理解为物质和经济层面的改善,而忽视政治、社会资本、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发展内涵,导致城市更新缺乏系统性思维、包容性与人文关怀。

吉隆坡强调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介绍,同时将文化遗产融入地区,在尊重建筑和区域的历史价值前提下适应性地使用。因此中国城市未来发展中在面对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不可采取大拆大建的方式,忽视区域内建筑间的有机性、新建筑和原有建筑的协调性,要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此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KLSP2040中也多次强调,未来城市要大力关注因不合理发展而导致的资源浪费、碳排放加剧等问题,不合理的交通结构、不断缩小的滨水空间、超过环境承载范围的开发强度等更是降低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在城市未来发展中,需要从交通系统、土地利用结构、海绵城市更新改造、更新项目的绿色运营等方面改善生态环境。

(二)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策略不同

吉隆坡注重特殊区域的管理,针对特殊区域如高地、坡地区域、传统村庄要因地制宜,“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一个城市尚且存有特殊区域,更不要说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这种多样性意味着在制定和执行城市未来发展政策时,不应该照搬某些城市的方法,而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中国各地的地域特点、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城市人口结构的差异性,做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方案,在地区中寻求自己的优势或者相对优势项目,避开弱势项目,做到既要借鉴国际、国内前沿的城市更新理念与技术,更要在城市体检的基础上结合更新单元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与人文风貌等因素,综合选用保护、改造和拆建等方式,实现一地一策,更好地保护地方文化和区域特色。

(三)社区营造,注重社区尺度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历史的积淀,城市社区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网络、丰富的社会资本、特色的区域文化,在高密度社区中发展社交中心,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然而有些城市的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往往对原住民安置不到位,破坏了原有的邻里结构、社会资本和社区安全监督保障体系,从而引发社区矛盾,破坏社区治理体系,不利于社区和谐稳定。在中国未来城市发展中要注重协同推进社区微更新与社区营造,这更加强调社区空间的优化、民生的切实改善、民众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日常生活的丰富性与社区的整体性协调。因此,要创新利用社区微小空间,增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提高社区凝聚力,促进城市治理精细化,实现城市现代化、人本化与生活化的统筹融合。

(四)人性化维度,注重将人“留下”

吉隆坡要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要大力发展步行、骑行,对行人和骑行进行总体规划,并且加强相关教育宣传活动以提高公民意识。在当今中国部分城市中公共空间、步行活动往往置于次要的位置上。不断建设新道路,交通却是越来越堵,道路越宽反而诱发更多小汽车出行,交通更加拥挤。因此,在中国未来城市发展中要更注重人而非车,在进行道路规划时,要加大骑行、步行道路的宽度以及比例,适当减小汽车道路,更专注于人的步行、骑行安全,同时加强相关教育宣传活动以提高公民意识,设置相关的奖励等等,让人群放心走,放心骑。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国际城市观察|吉隆坡以2040结构规划引导城市战略升级》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