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第一IP”的来时路|《喜羊羊与灰太狼》主创专访

“国漫第一IP”的来时路|《喜羊羊与灰太狼》主创专访

hyde225 2025-07-31 装修奥秘 2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友发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十几年没看喜羊羊与灰太狼,他俩居然变朋友了。”

在最近上映的暑期档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异国破晓》(以下简称《异国破晓》)的豆瓣短评区,不少和这个IP多年未见的观众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部动画电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第十部大电影,今年则是其IP诞生的第二十个年头。

20年过去了,《喜羊羊与灰太狼》还在出新,这在国产动画中并不多见。在诞生时,《喜羊羊与灰太狼》曾一度成为“第一国漫”,风靡电视荧屏,随后进入大银幕,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新纪录,但又在之后多年缺席大银幕。

如今,这个起源于“狼吃羊”追逐设定的子供向动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20周年节点,《喜羊羊与灰太狼》除了“致敬经典”之外也在尝试做减法和重构试图通过更成熟的角色塑造和故事节奏,回应过去与现在两代观众不同的情感期待。但在竞争激烈动画电影市场,《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影重启并不轻松。

《喜羊羊与灰太狼》走到今天,既是中国原创动画发展的一种缩影,也不断暴露出在产业、创意和受众之间微妙的拉锯。界面文娱和多位该IP参与者对话,试图梳理这个IP的变迁轨迹,以及创作者如何在时代语境中为它寻找下一条路。

“国漫第一IP”的来时路|《喜羊羊与灰太狼》主创专访

一个更复杂的故事

《异国破晓》两位导演陈辉衍、梁嘉琪都是第一次完全主导一部电影的制作陈辉衍告诉界面文娱,“导一部大电影对我们来说本就是巨大的挑战,而这次还恰逢IP二十周年的重要节点,是压力上再加一个压力。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影仍然和动画有着内容上的延续性,《异国破晓》是根据IP《异国大营救》电视动画所延伸制作的大电影,两位导演在做好原本的故事以外,还要思考把20周年的意义加到电影里,“让观众看完之后会有当年看电影感觉,有那种回味在里面。

“国漫第一IP”的来时路|《喜羊羊与灰太狼》主创专访
图源:豆瓣

为了这个目标,电影的剧本进行了多个版本的修改,连分镜头都有两个版本。一开始故事是另外一个方向,团队曾思考过是否让故事重新回到的对立关系为20周年的一个回顾。画完分镜后,团队觉得从“狼抓羊”到羊狼建立友谊也是20年之路的见证

团队逐渐确立了主要角色“守护者”的团队定位,两位导演也希望故事为所有核心角色服务,这带来不小的创作压力,“每位粉丝都有自己喜欢的角色,我想每一个角色都有高光,所以就重新安排了整个戏份。”总监制黄伟明也认为,“其实观众都很喜欢群像,而不是单一的某几个角色。”

故事最终还是回到了狼羊合作的“守护者”模式,回忆以另一种方式到来,电影中当灰太狼陷入自我怀疑时,喜羊羊用最初的交往经历来鼓励他,"你以前从没吃过羊,但也从未说过这些丧气话"。

在电影中,早年间的动画影像在对话时插入,随后熟悉的背景音乐的响起,两个角色一起向上攀登。梁嘉琪认为这个镜头会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有那种回到以前他们一起打打闹闹(的感觉),变成一件很简单纯粹的事了。”

团队希望通过这些设计,带着观众一起回忆童年。在画面之外,团队也将IP的经典配乐《别看我只是一只羊》重新升级,在片尾也进行了新播放,梁嘉琪认为,“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但喜羊羊是同一个童年,所以我们就把它放在里面。”

“国漫第一IP”的来时路|《喜羊羊与灰太狼》主创专访
早期动画截图 图源:豆瓣

“这部二十周年的作品,我们的定位是合家欢梁嘉琪告诉界面文娱,团队希望电影让小朋友、青年观众和家长都能从中找到乐趣和共鸣。为此,他们在内容设计上做了分层处理,以满足不同受众的喜好。

比如在角色形象上,电影中羊变成小猫,灰太狼变成小宝宝,用更可爱的画风吸引低龄观众。同时电影加入了反转和悬疑元素,让观众猜测真正的反派是谁,以增强青年观众的代入感。高潮部分,团队还设计了一段场面不小的动作戏,来提升观影的娱乐性。

黄伟明认为这种合家欢的取向来自IP的源头,“其实最早我们做的时候,就并不只是给小朋友看,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小朋友跟大朋友都能看。

从40集到3000集

在最开始制作《喜羊羊与灰太狼》时,黄伟明的计划是40集,而现在这个IP的总集数已经超过了三千集。

在2004年,《喜羊羊与灰太狼》背后动漫公司原创动力推出首部动画《宝贝女儿好妈妈》,动画以人类角色为主但在后续衍生品开发中遇到了不少挑战。团队决定转型动物题材动画,并将这个任务交给导演黄伟明。经过简单的头脑风暴后,团队最终选择"狼与羊"这对经典的对立形象作为故事的核心设定由此诞生了《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一IP。

"其实当时想法很简单,做一个好玩有趣的狼羊故事吸引大家来看。"黄伟明没想到动画一经播出就大受欢迎。上线初期,《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北上广地区取得高达13.1%的平均收视率。之后动画同时在数十家电视台热播,最高收视率达到17.3%。

“国漫第一IP”的来时路|《喜羊羊与灰太狼》主创专访
早期动画截图  图源:豆瓣

《喜羊羊与灰太狼》最初只计划制作40集,但由于持续高涨的人气,制作团队不断延续故事,至今已经制作了数千集,黄伟明认为这是出于大家对这个IP的喜爱,"当时有一个想法,大家喜爱我们就继续做下去。"

不过作为当时的“第一国漫”,却很难在刚刚起步的动画产业获得巨大的商业收益。黄伟明曾评价动画所处的境地:“2009年以前,大家只是知道有这部动画,但没有市场给予价值体现。”

这和动画市场整体所经历的环境有关,据自媒体毒眸的报道,当时《喜羊羊与灰太狼》每集的制作成本仍高达3万元以上。可电视台收购动画的价格却极低,有的地方台每分钟收购价格只有二三十元,片方每集收益可能仅百元。

黄伟明告诉界面文娱,彼时中国的原创市场还在重新再起步,大家都摸索着怎么往前走,“当时也没有产业支持,做原创需要自己不断投入。”

在这个摸索过程中,喜羊羊也成为了早期在电影市场收获商业价值的国动IP。播出数年后,IP已经拥有逐渐积累了用户基础,第一部大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由此启动。

“国漫第一IP”的来时路|《喜羊羊与灰太狼》主创专访
图源:豆瓣

这是个冒险的决定,自1999年《宝莲灯》上映后,十年间仅有不到20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且票房普遍惨淡。《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在2009年寒假上映后,这部成本仅600万的电影最终卖到了8600万,刷新了国漫电影票房纪录。

此时内地还只有贺岁档而没有春节档,贺岁档更多是指12月初到元旦前后,很少有影片选择定档在春节前后。2009年,在没有预售的情况下,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上映时,无数家长带着孩子涌向电影院。

之后《喜羊羊与灰太狼》开始在每年寒假和春节推出生肖大电影系列,随着电影和动画的成功,这个IP和背后的公司开始获得资本青睐,IP在资本市场经历了几次转手,最后被奥飞动漫收购。

与此同时,IP生肖系列后续几部电影的票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在2015年后就暂停了开发,奥飞对外的回应则是,“2015年公司决定对‘喜羊羊’进行品牌战略升级,重新规划电影布局。公司正在打造全新的喜羊羊3D大电影,预计在2021年和观众见面。”

暂停大电影期间,《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作品还在继续更新。2021年初,其最新系列篮球题材《运动英雄传之筐出胜利》为大众视野中沉寂一时的喜羊羊系列带来了新的热度。

官方数据显示,动画播出后在腾讯视频、芒果TV双平台热度破2亿,全平台少儿内容热度排名第一,豆瓣评分9.4。在虎扑等体育球迷论坛中,该动画掀起空前的讨论热度,连续登顶热搜榜达十余日。

黄伟明曾经告诉媒体,在生肖电影系列暂停后的7年间团队一直在研究电影剧本,有一些已经写好了但仍觉不满意就一直都没有做。在这部动画出圈后,团队顺势推出了大电影《喜羊羊和灰太狼之筐出未来》,并在2022年进入春节档,时隔七年后回到大银幕。

当《喜羊羊与灰太狼》再次回到电影市场时,动画电影行业已经经历了飞速发展,《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先后刷新国产电影的票房记录,这也让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在2022年的春节档,该IP新的大电影最终收获了1.6亿票房。

在新市场寻找机会

从狼羊对决到现在的狼羊合作,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主要角色及人物关系发生的最大变化。

黄伟明认为灰太狼和羊村算是天敌,“最开始我们就没把灰太狼和羊村塑造成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亦敌亦友的微妙状态。虽然种族不同,但双方并不是真的一见面就撕咬那种,其实更多是戏剧性的对抗

“国漫第一IP”的来时路|《喜羊羊与灰太狼》主创专访
喜羊羊角色海报 图源:片方

《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做到两千多集黄伟明和团队觉得要变化了改变从核心的人物关系着手,团队将原本单元剧的模式升级为连续剧叙事,让羊群和灰太狼从简单的追逐对抗,转变为联手应对更大的危机,“我们挑战一下难度。

这不仅改变了故事形态,也重塑了制作流程。动画转向连续剧时,梁嘉琪在此时成为了动画单集导演,她感到团队协作更加紧密,数位导演一起负责连续剧故事,之前单元剧剧情上没有太连贯,现在需要持续沟通,“因为上一集埋的彩蛋或伏笔,下一集可能就要呼应。”

在黄伟明看来,“改变之后,其实粉丝也会重新喜欢上喜羊羊。

在商业层面,衍生品开发是IP如今发力的重要方面,在《喜羊羊与灰太狼》在电视台热播时,当时版权机制相对不健全的情况下,动画衍生品市场更多被盗版所占据着。据不完全统计,“喜羊羊”最火的时候,市场上售卖的衍生品中有八成是盗版。黄伟明自己也感叹,“他们都说喜羊羊养活了很多小商贩。”

现在情况正在起变化,黄伟明告诉界面文娱,消费者和品牌的版权意识都在加强,“因为现在大家都有正版意识,坦白说如果他们要把生意做大的话,他们都会来拿授权。”

随着版权环境改善,团队开始更系统地规划衍生品开发。在大电影开发过程中团队加强了衍生品的前置规划。筹备电影时,黄伟明和制作团队会拉上公司授权和产品团队一起开会,“我们可能准备这些产品,你们觉得能不能有什么商机。”

"我们会在设计图阶段就邀请他们参与,而不是等全部完成后再给他们看。"黄伟明强调,这种前期介入的合作模式能确保衍生品开发与内容创作保持同步。

除了商业策略的调整,团队的人才结构也经历了变化。对动画行业而言,人才的稀缺和挖掘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作团队从最初的5人核心小组,发展到如今近两百人的规模,这个成长历程折射出中国原创动画产业的发展轨迹。

陈辉衍是第一批被招进公司进行培养的新人,也是同期入职的同事中唯一留任至今的成员。陈辉衍原本学习平面设计,但一直特别喜欢画画,真正开始从事动画制作后,他发现公司的工作氛围特别轻松愉快。团队成员常常一边工作一边交流,手上的工作却从不耽误,还会互相分享音乐,“虽然有时候同事播放的音乐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正是在这样欢乐的工作环境中,他逐渐爱上了动画制作这个行业。如今公司团队以年轻人为主,轻松活跃的工作氛围是他和许多同事长期留任的重要原因。

陈辉衍认为公司的创作机制给予员工很大的发挥空间——与许多要求严格按剧本执行的动画公司不同,他们允许进行二次创作。作为导演,他可以根据需要对剧情进行调整,只要不改变核心内容即可。而动画制作人员同样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所以每个人在动画里都能获得表达的机会,这很难得。

在长期的动画制作中,新人的不断加入也会给这个经典IP带来新鲜感。比如篮球系列导演本身就是资深篮球迷,所以能在作品中融入许多篮球梗,“不同导演去导这个作品,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变化。”

对这个20岁的IP来说,系列电影的重启还在起步阶段,就像从《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未来》后,大电影从春节档来到了暑期档,但到底哪个档期最合适,黄伟明认为还在磨合和尝试,“其实我们会在不同档期看没有说一定要在哪一个档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国漫第一IP”的来时路|《喜羊羊与灰太狼》主创专访》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